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后废帝 南朝宋 · 明恭皇后
 出处:全宋文卷十
卫将军、领军、中书监、八座:以冢嫡,嗣登皇统,庶其体识日弘,社稷有寄。
岂意穷凶极悖,自幼而长,善无细而不违,恶有大而必蹈。
前后训诱,常加隐蔽,险戾难移,日月滋甚。
弃冠毁冕,长袭戎衣。
犬马是狎,膺隼是爱,皂历轩殿之中,韝緤宸戾之侧。
至乃单骑远郊,独宿深野,手挥矛鋋,躬行刳斫,白刃为弄器,斩害为恒务。
舍交戟之卫,委天毕之仪,趋步阛卖,酣歌垆肆,宵游忘返,宴寝营舍,夺人子女,掠人财物,方策所不书,振古所未闻。
沈勃儒士,孙超功臣,幼文兄弟,并豫勋效,四人无罪,一朝同戮。
飞镞鼓剑,孩稚无遗,屠裂肝赐,以为戏谑,投骸江流,以为欢笑。
又淫费无度,帑藏空竭,横赋关河,专充别蓄,黔庶嗷嗷,厝生无所。
吾与其所生,每厉以义方,遂谋鸩毒,将骋凶忿。
沈忧假日,虑不终朝。
自昔辛癸,爰及幽厉,方之于此,未譬万分。
民怨既深,神怒已积,七庙阽危,四海褫气。
废昏立明,前代令范,况乃灭义反道,天人所弃,衅深牧野,理绝桐宫。
故密令萧领军潜运明略,幽显协规,普天同泰。
骠骑大将军安成王,体自太宗,天挺淹睿,风神凝远,德映在田。
地隆亲茂,皇历攸归,亿兆系心,含生属望。
宜光奉祖宗,临享万国,便依旧典,以时奉行,未亡人追往伤怀,永言感绝(《宋书·后废帝纪》。)
后废帝 南朝宋 · 明恭皇后
 出处:全宋文卷十
穷凶极暴,自取灰灭,虽曰罪招,能无伤悼。
弃同品庶,顾所不忍。
可特追封苍梧郡王
丹阳秣陵县郊坛西(《宋书·后废帝纪》。)
萧道成 南朝宋 · 沈攸之
 出处:全宋文卷四十一
吾闻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彼我可谓通之矣。
大明之中,谬奉圣主,忝同侍卫,情存契阔,义著断金,乃分帛而衣,等粮而食。
景和昏暴,心烂形燋,若斯之苦,宁可言尽。
吾自分碎首于阁下,足下亦惧灭族于舍人
尔时磐石之心既固,义无贰计,蹙迫时难,相引求全。
天道矜善,此理不空。
结姻之始,实关于厚。
明帝龙飞,诸人皆为鬼矣。
吾与足下,得蒙大造,亲过夙眷,遇若代臣,录其心迹,复忝驱使,临崩之日,吾豫在遗托,加荣授宠,恩深位高。
虽复情谢古人,粗识忠节,誓心仰报,期之必死。
此诚志竟未申遂,先帝登遐,微愿永夺。
自尔已来,与足下言面殆绝,非唯分张形迹,自然至此,脱枉一告,未尝不对纸流涕,岂愿相诮于今哉。
苟有所怀,不容不白。
初得贤子讳疏,云得家信,云足下有废立之事,安国宁民,此功巍巍,非吾等常人所能信也。
俄奉皇太后假令,云足下潜构深略,独断怀抱,一何能壮。
但冠虽弊,不可承足,盖共尊高故耳。
足下交结左右,亲行杀逆,以免身患。
卿当谓龙逢、比干痴人耳。
凡废立大事,不可广谋,但袁、褚遗寄,刘又国之近戚,数臣地籍,实为膏腴,人位并居时望,若此不与议,复谁可得共披心胸者哉?
昏明改易,自古有之,岂独大宋中屯邪?
前代盛典,焕盈篇史,请为足下言之。
群公共议,宜启太后奉令而行,当以王礼出第。
足下乃可不通大理,要听君子之言,岂可罔灭天理,一何若兹?
《孝经》云:「资于事父以事君」。
纵为宗社大计,不尔,宁不识有君亲之意邪?
乃复虑以家为啖以爵赏,小人无状,遂行弑害。
吾虽寡识,窃求古比,岂有为臣而有近日之事邪?
使一旦荼毒,身首分离,生自可恨,死者何罪?
且有登斋之赏,此科出于何文?
凡在臣隶,谁不惋骇。
华夷扣心,行路泣血。
乃至不殡,使流虫在户,自古以来,此例有几?
卫国微小,故有弘演,不图我宋,独无其人。
抚膺惆怅,不能自已。
足下与向之杀者何异?
人情易反,还成嗟悲,为子君者,无乃难乎,蹊田之譬,岂复有异?
管仲有言,君善未尝不谏。
足下谏诤不闻,甘崔杼之罪,何恶逆之苦。
太甲还位,伊不自疑;
昌邑之过,不可称数,霍光托,尚共议于朝班,然后废之。
犹有汤沐之施,论者不以劫主为名。
桓温之心,未忘于篡,海西失道,人伦顿尽,废之以公,犹礼处之。
强盛,谁能相抗,尚畏惧于形迹,四海不惬,未尝有乐推之者。
伊尹、霍光,名高于臣节,桓氏亦得免于胁夺,凡是诸事,布于书策,若此易晓,岂待指掌。
卿常言比迹夷叔,如何一旦行过桀蹠邪?
圣明启运,苍生重造,普天率士,谁不歌忭,实是披心罄节、奉公忘私之日。
而卿大收宫妓,劫夺天藏,器械金宝,必充私室,移易朝旧,布置私党,被甲入殿,内外宫阁管龠,悉关家人。
吾不知子孟、孔明遗训如此?
王、谢、陶、庾,行此举止?
且朱方帝乡,非亲不授,足下非国戚也,一旦专纵自树,云是儿守台城,父居东府,一家两录,何以异此?
知卿防固重复,猜畏万端,言以御远,实为防内。
若德允物望,夷貊犹可推心共处,如其失理乖道,金城汤池无所用也。
文长以戈戟自卫,何解灭亡。
吴起有云:「义礼不)脩,舟中之人皆雠也」。
足下既无伍员之痛,苟怀贪婪,而有贼宋之心,吾宁捐申包之节邪?
闻求忠臣者必出孝子之门,卿忠孝于斯尽矣!
今窃天府金帛以行奸惠,盗国权爵,以结人情,且授非其理,合我则赏,此事已复不可恒用,用之既讫,恐非忠策。
且受者不感,识者不知,不能遏奸折谋,诚节慨惋,隔碍数千,无因自封,不能知复何情颜,当与足下叙平生旧款?
吾闻前哲绝交,不出恶言,但此自陈名节于胸心,因告别于千载。
放笔增叹,公私潸泪,想不深怪往言。
然天下耳目,岂伊可诬。
抑亦当自知投杖无强,为必先及(《南齐书·张敬儿传》。)
密表请南征 北魏 · 陈建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六
皇天辅德,命集大魏。
臣等祖父翼赞初兴,勤故蜀汉,誓固山河,享兹景福,宠辱休戚,与国均焉。
臣以凡近,识无远达,阶藉先宠,遂今任,彼己之讥,播于群口。
仰感生成,俯自策厉,顾省驽钝,终于无益。
然饮冰惊寐,实怀惭负。
至于愿。
天高地厚,何日忘之。
永嘉之末,封豕横噬,马睿南据,奄有荆楚
及桓刘跋扈,祸难相继。
岱宗隔望秩之敬,青徐限见德之风。
献文皇帝髫龀龙飞,道光率土,干戚暂舞,淮海从风,车书既同,华裔将一。
昊天不吊,奄背万邦。
窃闻刘昱夭亡,权臣杀害,思正之民,翘想罔极。
愚谓时不再来,机宜易失,毫分之差,致悔千里。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所谓见而不作,过在介石者也。
宜简雄将,号令八方。
义阳王臣昶,深悟存亡,远同孙氏。
苟历运响从,则吴会可定,脱事有难成,则振旅而返。
进可以扬义声于四海,退可以通德信于遐裔。
宜乘之会,运钟今日,如合圣听,乞速施行。
脱忤天心,愿存臣表,徐观从验,赏罚随焉(《魏书·陈建传》。高祖初,侍中尚书晋阳侯元仙德,殿中尚书长乐王穆亮比部尚书平原王陆睿密表。)
陈时事表 南齐 · 虞玩之
 出处:全齐文卷十八
天府虚散,垂三十年。
江、荆诸州,税调本少,自顷以来,军募多乏。
其谷帛所入,折供文武。
豫、兖、司、徐,开口待哺,西北戎将,裸身求衣。
委输京都,盖为寡薄。
天府所资,唯有、淮海。
民荒财单,不及曩日。
而国度引费,四倍元嘉
二卫台坊人力,五不馀一;
都水材官朽散,十不两存。
备豫都库,材俱尽;
东西二𡐺,砖瓦双匮。
敕令给赐,悉仰交市。
尚书省舍,日就倾颓,第宅府署,类多穿毁。
视不遑救,知不暇及。
寻所入定调,用恒不周,既无储蓄,理至空尽。
积弊累)耗,钟于今日。
昔岁奉敕,课以扬、徐众逋,凡入米谷六十万斛,钱五千馀万,布绢五万匹,杂物在外,赖此相赡,故得推移。
即今所悬转多,兴用渐广,深惧供奉顿阙,军器辍功,将士饥怨,百官骞禄。
署府谢雕丽之器,土木停缇紫之容,国戚无以赡,勋求无以给。
如愚管所虑,不日则岁矣。
经国远谋,臣所不敢言,朝夕祗勤,心存于匪懈。
起伏震遽,事属冒闻。
伏愿陛下留须臾之鉴,垂永代之计,发不世之诏,施必行之典。
则氓隶齐欢,高卑同泰(《宋书·后废帝纪》,元徽四年五月尚书右丞虞玩之表陈时事。帝优诏答之。)
敦素约诏(三年闰三月 南朝宋 · 刘昱
 出处:全宋文卷十
顷民俗滋弊,国度未殷,岁时屡骞,编户不给。
且边虞尚警,徭费弥繁,永言夕惕,寝兴增疚。
思弘丰耗之制,以惇约素之风,庶偫蓄拯民,以康治道。
太官珍膳,御府丽服,诸所供拟,一皆减撒,可详为其格,务从简衷(宋书后废帝纪。)
即位遣大使巡省诏泰豫元年六月 南朝宋 · 刘昱
 出处:全宋文卷十
夫兴王经制,实先民隐,方求广教,刑于四维。
朕以茕眇,夙膺宝历,永言民政,未接听览,眷言乃顾,无忘鉴寐。
可遣大使,分行四方,观采风谣,问其疾苦。
令有咈民法,不便俗者,悉各条奏。
守宰威恩可纪,廉勤允著,依事腾闻
如狱讼诬枉,职事纰缪,惰公存私,害民利已者,无或隐昧,广纳刍舆之议,博求献艺之规。
巡省之道,务精洽,深简行识,俾若朕亲览焉(《宋书·后废帝纪》。)
广荐举诏 南朝宋 · 刘昱
 出处:全宋文卷十
夫寝梦期贤,往诰垂美,物色求良,前书称盛
朕以冲昧,嗣膺宝业,思仰述圣猷,勉弘政道,兴言多士,常想得人。
可普下牧守,广加搜采
其有孝友闻族,义让光闾,或匿名屠钓,隐身耕牧,足以整厉浇风,扶益淳化者,凡厥一善,咸无遗逸。
虚轮伫帛,俟闻嘉荐(《宋书·后废帝纪》。)
大赦诏元徽元年正月 南朝宋 · 刘昱
 出处:全宋文卷十
夫缓法昭恩,裁风茂典,蠲宪贷眚,训俗彝义
朕临驭宸枢,夤制氓宇,式存宽简,思孚矜惠。
今开元肆宥,万品惟新,凡兹流斥,宜均弘洗。
元年以前贻罪徙放者,悉听还本(《宋书·后废帝纪》。)
申土断诏八月辛亥 南朝宋 · 刘昱
 出处:全宋文卷十
分方正俗,著自虞册,川谷异制,焕乎姬典。
故井遂有辨,闾伍无杂,用能七教克宣,八政斯序。
虽绵代殊轨,沿革异仪,或民怀迁俗,或国尚兴徙,汉阳燕、代之豪,关西炽齐、楚之族,并通籍新邑,即居成旧。
洎金行委御,礼乐南移,中州黎庶,襁负扬、越,圣武造运,道一闳区,贻长世之规,申土断之制。
而夷险相因,盈晦递袭,岁馑凋流,戎役惰散,违乡寓境,渐至繁积。
宜式遵鸿轨,以为永宪,庶阜俗昌民,反风定保。
胥山之险,澄瀚海之波,括《河图》于九服,振玉轫于五都矣(《宋书·后废帝纪》。)
因旱下诏省刑八月甲寅 南朝宋 · 刘昱
 出处:全宋文卷十
比亢序骞度,留熏耀晷,有伤秋稼,方贻民瘼。
朕以眇疚,未弘政道,囹圄尚繁,枉滞犹积,夕厉晨矜,每恻于怀。
尚书令可与执法以下,就讯众狱,使冤讼洗遂,困弊昭苏
颁下州郡,无壅(《宋书·后废帝纪》,又见《袁粲传》,「亢序」作「元序」,「夕厉晨矜」作「晨竞夕厉」,「困弊」作「瘐弊」。)
蠲改湘江二州征课诏九月壬午 南朝宋 · 刘昱
 出处:全宋文卷十
国赋氓税,盖有恒品,往属戎难,务先军实,征课之宜,或乖昔准。
湘江二州,粮运偏积,调役既繁,庶徒弥扰。
因循权政,容有未革,民单力弊,岁月愈甚。
永言矜叹,情兼宵寐。
可遣使到所,明加详察。
其输违旧令,役非公限者,并即蠲改,具条以闻(《宋书·后废帝纪》。)
通淹滞诏二年四月 南朝宋 · 刘昱
 出处:全宋文卷十
顷列爵叙勋,铨荣酬义,条流积广,又各淹阙
岁往事留,理至逋壅,在所参差,多违甄饬
赏未均洽,每疚厥心,可悉依旧准,并下注职(《宋书·后废帝纪》。)
禁侈费诏五月 南朝宋 · 刘昱
 出处:全宋文卷十
顷国赋多骞,公储罕给。
近治戎虽浅,而军费已多,廪藏虚罄,难用驭远
宜矫革淫长,务在节俭。
其供奉服御,悉就减撤,雕文靡丽,废而勿修。
凡诸游费,一皆禁断,外可详为科格(《宋书·后废帝纪》。)
太祖实录奏 五代至宋初 · 张昭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四、全宋文卷九、《全唐文》卷八六四
撰《汉书》者先为项传,编《蜀记》者首序刘璋,所贵神器之传授有因,历数之推迁得序。
伏缘汉隐帝君临在太祖之前,其历试之绩,并在汉隐帝朝内,请先修《隐实录》,以全太祖之事功。
又梁末主之上有郢王友圭,篡弑君位,未有记录,请依《宋书》刘劭例,书为元凶友圭;
其末主,请依古义,书为梁废帝
其书曰《后梁实录》。
唐末主之前,应顺在位四月出奔,亦未编记,请书为前废帝清泰主为后废帝,其书并为《实录》。
兼请于诸道搜索图记。
易正义序 隋末唐初 · 孔颖达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六
夫易者象也。爻者效也。
圣人有以仰观俯察。象天地而育偫品。
云行雨施。效四时以生万物。
若用之以顺。则两仪序而百物和。
若行之以逆。则六位倾而五行乱。
故王者动必则天地之道。不使一物失其性。
行必协阴阳之宜。不使一物受其害。
故能弥纶宇宙。酬酢神明。
宗社所以无穷。风声所以不朽。
非夫道极元妙。孰能与于此乎。
斯乃乾坤之大造。生灵之所益也。
若夫龙出于河。则八卦宣其象。
麟伤于泽。则十翼彰其用。
业资九圣。时历三古。
及秦亡金镜。未坠斯文。
汉理珠囊。重兴儒雅。
其传易者。西都则有丁孟京田。
东都则有荀刘马郑。大体更相祖述。
非有绝伦。惟魏世王辅嗣之注。
独冠古今。所以江左诸儒。
并传其学。河北学者。
罕能及之。其江南义疏十有馀家。
皆辞尚虚元。义多浮诞。
原夫易理难穷。虽复元之又元。
至于垂范作则。便是有而教有。
若论住内住外之空。就能就所之说。
斯乃义涉于释氏。非为教于孔门。
既背其本。又违于注。
至若复卦云。七日来复。
并解云。七日当为七月
谓阳气从五月建午而消。至十一月建子始复。
所历七辰。故云七月
今按辅嗣注云。阳气始剥尽至来复时凡七日。
则是阳气剥尽之后。凡经七日始复。
但阳气虽建午始消。至建戌之时。
阳气犹在。何得称七月来复。
郑康成引易纬之说。建戌之月。
以阳气既尽。建亥之月。
纯阴用事。至建子之月。
阳气始生。隔此纯阴一卦。
卦主六日七分。举其成数言之。
而云七日来复。仲尼之纬分明。
辅嗣之注若此。康成之说。
遗迹可寻。辅嗣注之于前。
诸儒背之于后。考其义理。
其可通乎。又蛊卦云。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辅嗣注云。甲者创制之令。
又若汉世之时甲令乙令也。辅嗣又云。
令洽乃诛。故后之三日
又巽卦云。先庚三日
后庚三日辅嗣注云。
申命令谓之庚。辅嗣又云。
甲庚皆申命之谓也。诸儒同于郑氏之说。
以为甲者宣令之日。先之三日而用辛也。
欲取改新之义。后之三日而用丁也。
取其丁宁之义。王氏注意。
本不如此。而又不顾其注。
妄作异端。今既奉敕删定。
考察其事。必以仲尼为宗。
义理可诠。先以辅嗣为本。
去其华而取其实。欲使信而有徵。
文简。其理约。
寡而制众。变而能通。
仍恐鄙才短见。意未周尽。
谨与朝散大夫太学博士马嘉运太学助教臣赵乾叶等对共参议。详其可否。
至十六年。又奉敕与前修疏人及给事郎四门博士上骑都尉臣苏德融等对敕使赵宏智覆更详审。
为之正义。凡十有四卷。
庶望上裨圣道。下益将来。
故叙其大略。附之卷首尔
尚书正义序 隋末唐初 · 孔颖达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六
夫书者。
人君辞诰之典。
右史记言之策。
古之王者。
事总万机。
发号出令。
义非一揆。
或设教以驭下。
或展礼以事上。
或宣威以肃震曜。
或敷和而散风雨。
得之则百度惟贞。
失之则千里斯谬。
枢机之发。
荣辱之主。
丝纶之动。
不可不慎。
所以辞不苟出。
君举必书。
欲其昭法诫。
慎言行也。
其泉源所渐。
基于出震之君
黼藻斯彰。
郁乎如云之后。
勋华揖让而典谟起。
汤武革命而誓诰兴。
先君宣父
生于周末。
有至德而无至位。
修圣道以显圣人。
芟烦乱而剪浮词。
举宏纲而撮机要。
上断唐虞。
下终秦鲁。
时经五代
书总百篇。
采翡翠之羽毛。
拔犀象之牙角。
荆山之石。
所得者连城
穷汉水之滨。
所求者照乘。
巍巍荡荡。
无得而称。
郁郁纷纷。
于斯为盛。
斯乃前言往行。
足以垂法将来者也。
既乎七雄已战。
五精未聚。
儒雅与深阱同埋。
经典共积薪俱燎。
汉氏大济区宇。
广求遗逸。
采古文于金石。
得今书于齐鲁
文则阳夏侯二家之所说。
蔡邕碑石刻之古文。
两汉亦所不行。
安国注之。
实遭巫蛊。
遂寝而不用。
历及魏晋
方始稍兴。
故马郑诸儒。
莫睹其学。
所注经传。
时或异同。
晋世皇甫谧独得其书。
载于帝纪。
其后传授
乃可详焉。
但古文经虽然早出。
晚始得行。
其辞富而备。
其义宏而雅。
故复而不厌。
久而愈亮。
江左学者。
咸悉祖焉。
近至隋初。
始流河朔
其为正义者。
蔡大宝巢猗费甝顾彪刘焯刘炫等。
其诸公旨趣。
多或因循帖释。
注文义皆浅略。
刘焯刘炫最为详雅。
织综经文。
穿凿孔穴。
诡其亲见。
彼前儒。
非险而更为险。
无义而更生义。
窃以古人言语。
惟在达情。
虽复时或取象。
不必辞皆有意。
若其言必托数。
经悉对文
斯乃鼓怒浪于平流。
震惊飙于静树。
使教者烦而多惑。
学者劳而少功。
过犹不及。
良为此也。
之烦杂。
就而删焉。
虽复微稍省要。
又好改张前义。
义更太略。
辞又过华。
虽为文笔之善。
乃非开奖之路。
义既无义。
文又非文。
欲使后生。
若为领袖
此乃之所失。
未为得也。
奉明敕。
考定是非。
谨罄庸愚。
竭所闻见。
览古今之传记。
质近代之异同。
存其是而去其非。
削其烦而增其简。
此非敢臆说。
必据旧闻。
谨与朝散大夫太学博士臣王德韶前四门助教李子云等。
谨共铨叙。
至十六年。
又奉敕与前修疏人及通直郎四门博士骁骑尉臣朱长才给事郎四门博士上骑都尉臣苏德融登仕郎太学助教云骑尉臣随德素儒林郎四门助教云骑尉臣王士雄等对敕使赵宏智覆更详审。
为之正义。
凡二十卷。
庶对扬于圣范。
冀有益于童稚。
略陈其事。
叙之云尔。
春秋正义序 隋末唐初 · 孔颖达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六
夫春秋者。记人君动作之务。
左史所职之书。王者统三才而宅九有。
顺四时而理万物。四时序则玉烛调于上。
三才协则宝命昌于下。故可以享国永年。
令闻长世。然则有为之务。
可不慎欤。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祀则必尽其敬。
戎则不加无罪。盟会协于礼。
兴动慎其节。失则贬其恶。
得则褒其善。此春秋之大旨。
为皇王之明鉴也。若夫五始之目。
彰于帝轩。六经之道。
光于礼记。然则此书之发。
其来尚矣。但年纪绵邈。
无得而言。暨乎周室东迁
王纲不振。楚子北伐。
神器将移。郑伯败王于前。
晋侯请隧于后。窃僭名号者
何国不然。专行征伐者。
诸侯皆是。下陵上替。
内叛外侵。九域骚然。
三纲遂绝。夫子内蕴大圣。
逢时若此。欲垂之以法则无位。
正之以武则无兵。赏之以利则无财。
说之以道则不用。虚叹衔书之凤。
乃似丧家之狗。既不救于已往。
冀垂训于后昆。因鲁史之有得失。
据周经以正袖贬。则一字所嘉
有同华衮之赠。一言所黜。
无异绣斧之诛。所谓不怒而人威。
不赏而人劝。实永世而作则。
历百王而不朽者也。至于秦灭典籍。
鸿猷遂寝。汉德既兴。
儒风不绝。其前汉传左氏者。
张苍贾谊尹咸刘歆后汉郑众贾逵服虔惠卿
各为诂训。然杂取公羊谷梁以释左氏。
此乃以冠双履。将丝综麻。
方凿圆枘。其可入乎。
晋世杜元凯又为左氏集解。传取邱明之传。
以释孔氏之经。所谓子应乎母。
以胶投漆。虽欲勿合。
其可离乎。今校先儒优劣。
杜为甲矣。故晋宋传授
以至于今。其为义疏者。
则有沈文何休苏宽刘炫。然沈氏于义例粗可。
于经传极疏。苏氏则全不体本文。
惟傍攻贾服。使后进之士。
钻仰无成。刘炫于数君之内。
实为翘楚。然聪惠辨博。
固亦罕俦。而探赜钩深
未能致远。其经注易者。
必具饰以文辞。其理致难者。
乃不入其根节。又意在矜伐。
性好非毁。规杜氏之失凡一百五十馀条。
杜义而攻杜氏。犹蠹于木。
而还食其木。甚非其理也。
虽规杜过。义又浅近。
所谓捕鸣蝉于前。不知黄雀于其后。
僖公三十三年经云。晋人败狄于箕。
杜注云。郤缺称人。
时未为卿。刘炫规云。
晋侯称人。与殽战同。
按殽战在葬晋文公之前。何得云背殡用师。
以微者告。箕战在葬晋文公之后。
非有背殡用师。何得云与殽战同。
此则一年之经。数行而已。
曾不省览上下。妄规得失。
襄公二十一年传云。邾庶其以漆闾邱来奔。
公以姑姊妻之。杜注云。
盖寡者二人。刘炫规云。
襄公之姑。成公之姊。
只一人而已。按成公二年
成公之子公衡为质。及宋逃归。
按家语本命云。男子十六而化生。
公衡已能逃归。则十六七矣。
儿年如此。则于时成公三十三四矣。
计至襄公二十一年成公七十馀矣。
何得有姊而妻庶其。此等皆其事历然。
犹尚妄说。况其馀错乱。
良可悲矣。然比诸义疏。
犹有可观。今奉敕删定。
据以为本。其有疏漏。
以沈氏补焉。若两义俱违。
则特短见。虽课率庸鄙。
仍不敢自专。谨与朝请大夫国子博士谷那律四门博士杨士勋四门博士臣朱长才等对共参定。
至十六年。又奉敕与前修疏人及朝散大夫太常博士上骑都尉马嘉运朝散大夫太学博士上骑都尉臣王德韶给事郎四门博士上骑都尉臣苏德融登仕郎太学助教云骑尉臣随德素等对敕使赵宏智覆更详审。
为之正义。凡三十六卷。
冀贻诸学者。以裨万一焉。
对求贤策 初唐 · 上官仪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五
问。
棘津登辅。
不因阶于尺木。
莘郊作相。
岂凭资于累迁。
盖道有攸存。
时无可废。
爰暨浇讹。
必修班序。
先容乃器。
因地拔萃。
共相沿袭。
遂成标准。
今圣上务切悬旌。
心摇启繇。
虽衣冠华裔。
巳乔迁于周列。
而衡泌幽人。
罕遥集于魏鼎。
岂英灵不孕于山泽。
将物理自系于古今。
无蔽尔辞。
切陈其致。
对。
凤德方亨。
必资英辅。
龙光未聘。
实俟明君
既藏器以须时。
亦虚襟而待物。
莫不理符灵应
道叶冥通。
霜降而钟鸣。
同云蒸而础润。
秘策赴之如投水。
神心应之若转规。
用能感会一时。
抑扬千古。
是以沈鳞暂跃。
遂游泳于天汉。
坠羽才迁。
乃腾骧于日陆。
宏心体之妙旨。
播舟水之嘉谟。
义列丹青。
德融金璧。
迨乎时钟季叔。
化渐浇讹。
拔萃之惠罕流。
因地之阶愈笃。
使西都金子。
奕叶称荣。
东国袁生
八公为贵。
廷尉之明穷识理。
十载无知。
黄门之妙极摛文。
八迁宁进。
徒使干星秀气。
永翳穷尘。
照庑奇光。
长湮幽石。
自可循风市马。
袭轨画龙。
三反不亏。
七年无废。
戋戋束帛。
指丘园而毕陈。
翘翘车乘。
望林泉而载辖。
则材摽海若。
雾集丹墀。
德表星精。
云飞紫阙。
岂直高尚之士。
遥集于台司
衡泌之俦。
乔迁于鼎识。
谨对。
大宋故安镇国崇文耀武宣德守道中正功臣武胜军节度邓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师尚书令中书令使持节邓州诸军事邓州刺史上柱国王食邑九万七千户食实封壹万陆千玖百户赐剑履上殿书诏不名追封秦国王墓志铭(并序端拱二年正月 唐末宋初 · 慎知礼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十二砚斋金石过眼录》卷一六
代天之工,必崇高而启其绪;
成物之务,惟光大以垂其式。
戴元后,总群牧,开国承家,守宗庙祭祀者,崇高而有之,秉聪明正直,□伟也;
绥中国,遏四夷,兴衰拨乱,息生民战伐者,光大而有之,达进退存亡,其难乎!
粤若高明下济,骏极上升,玄黄其光,素厚□凝。
□□身而及诸人,发于家而显于国。
致代天之用,用而克济;
宣成物之任,任而有终。
迹贲丹青,声融金石者,得之于圣朝矣。
王讳俶,字文德彭城人也。
唐季不嗣,我烈祖武肃王五诸侯霸,式遏寇虐,世位以德。
我显考文穆王率十连帅□,□□王家,有志四方,克开厥后,世勋显矣,盟府存焉。
王以立贤之义而嗣基,以稽古之训而为政。
非六籍不任,非五常不履。
叙人伦,敦教化,《诗》以导其源;
申典故,发训誓,《书》以体其要;
共祭祀,分吉凶,《礼》以通其变;
和神祇,平风俗,《乐》以中其节;
动静施舍,不离圣贤之域者,《□易》以几其道;
损益制度,不忘诸侯之职者,《春秋》以守其法。
服膺而行,则罔弗详备。
仁执心,以义应物。
礼持慎修之柄,智悬广照之源,信以□之,美全用也。
率性而动,固咸克终始。
虽服色正朔因,而每殊于沿革;
礼乐征伐尊周,靡变于艰难。
专征方国,缵戎祖考。
修车马,缮甲兵,克勤小物,用戒戎作,四郊之备有严于外;
养民力,谨邦赋,因地之利,任土作贡,三壤之共有勤于上。
胜残去杀,累仁恩于百年
保大定功,启明圣于千载。
太祖神德皇帝有舜玄德,缵周鸿绪,威怀广运,光灵肸响。
顾我早攀鳞翼,浚合江河之顺;
远倾肝膈,皎如日月之临。
元子奉于贽生,大夫旅于庭实。
将顺匪解,同寅用光。
朝飨叙班,爵命申锡。
则推乃眷,皆越维常。
缁衣二世,将赖武公之力;
朱旗两镇,是命伯禽为后。
九服之异焉,四国无拟者。
由是南面,专委东夏
开宝甲戌中,江淮拒召,帷幄议兵。
有事干戈,锡我鈇钺。
王祗承天旨,肃将威。
楼橹合而足以长驱,钲锔严而先之大讲。
方叔伐鼓,整六师而东下;
小白齐车,载迁主而西讨。
敷用七德,七德有常;
勤修百役,百役咸举。
时雨相庆,捷月屡成。
金既声而敌奔,刃不血而兵戢。
降王启封于安乐,勋臣议爵于灵台。
既櫜武库之兵,始展明堂之觐。
一之见太阳照为庆色,再之会湛露酌为华滋。
心朗德融,礼尊事极。
太师无穷问,鲁道有光;
相国第一功,汉章斯举。
诏就国,耿骖驷之未久;
会同轨,泣攀龙之不回。
今圣上五让缵于庆基,三揖迪于古训。
骏奔万里,象魏在朝。
山龙焕容,云天需乐。
入则伯舅以均礼,出则师老以联恩。
朝廷于是尊贤,󲦤绅有以观德。
迹诸体望,轶彼古今。
王惟曰光华在辰,文思当宁。
无外者三代之化,有道者万方所归。
藩辅固而寰宇宁,车书通而天地一。
举千乘之重,请藉有司;
三台之明,愿拱宸极。
于再于三而伏奏,拜手稽首以昌言。
诏曰:「锡山土田,启国淮海。
王其辅我,子也建侯」。
献地何惭于陇西,徙家诚喜于关内。
礼之异数,史不绝书。
寒暑推移,雨露优渥。
焫萧配祖,郊报屡严;
行苇厚贤,井赋滋广。
王处盛弥俭,守溢惟冲。
以疾罢朝,以告珍摄。
恭德自惧,爰居匪宁,则曰:「大元帅之任人臣,本于绥难;
明天子之育黎献,方务止戈。
西土既宁,窦宪不开于将幕;
北辰已正,子仪亦解于兵符。
表废置之权,述升平之遇」。
毕于克让,三乃曰俞。
沔汉南邦,其称甚伟;
茅土锡祚,移命益尊。
自诚而明者,寅畏之深;
利有攸往者,优适之美。
南阳故土,近地疏封。
让国重表于穰中,爵王兼陟于许下。
卧龙之野,荒龟即都。
小大咸和,文武是式。
三推帝藉,展庆华戎;
一字王封即真樊邓。
至于文昌之总百揆,紫微之受万机,时叙二司,具瞻三纪。
方将道合轩问,礼赞乾封垂宪言于辟廱,飏康歌于衢室。
福善虚应,遘疾弥时。
降单轺之侍医,飞二星之中使
交驰驿路,咫尺音。
君臣之间,始卒厚矣。
呜呼!
动静相倚,吉凶靡常。
徒致请于币玉,终有摧于栋梁。
彼玄化之涬溟,此人事之凄凉。
端拱元年秋八月二十四日薨于府署,享年六十。
皇帝闻哀撤悬,悼往出涕。
尊伊之设华冕,表霍之用黄肠。
诔行于素旃,追终于玉册。
特诏辍视朝七日,遣太中大夫尚书工部侍郎郭贽持节册命,追封秦国王太常谥曰忠懿
中常侍临奠恤哀,大行人备物护葬。
申命贵近,以专总督,丧所给者,诏加等焉。
孟冬十一日,柩启于邓。
墙柳归载,萋萋野色;
耆艾攀拥,哀哀路音。
二十有五日,馆丧于京师之东墅。
二年正月十五日,葬于河南府洛阳县贤相乡陶公里,礼也。
元妃孙氏,贤为女师,化被王国。
先朝肆觐,后车锡命。
册妃之典,自王而始。
禄鞠方茂,瑶华先
继室以楚国夫人俞氏。
子八人:嗣安远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萧国公惟浚,性受天和,美存世济。
武二府,侍膝为海内之荣;
忠孝一家,匪躬存天下之式。
生尽其养,丧过乎哀。
镇国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师惟治,发挥符采,含吐英华。
殿大邦于双油,广崇教于三戟。
潍州团练使惟渲,次昭州刺史惟灦,次武卫将军惟溍,次从释,法名净照,次衙内都指挥使惟演,次衙内指挥使惟济。
善有馀裕,秀发其华。
友于闺门,见孔怀之兄弟;
达于邦国,知必大之子孙。
女七人:长适河东裴祚,次适钱塘元象宗,次适汝南慎从吉,次适故富春孙誧,早亡,次适富春孙诱,馀则笄年而犹室处。
皆苴麻泣血,栾棘变容,生而知之,礼无违者。
王禀奇骨之峻削,受正性于恬愉。
体貌肃如,神气穆若。
语默存道,动静求仁。
靡尚豫游,颇遵俭素。
爱人善愈于己能,闻人过率以情恕。
推诚于下,擢才不疑。
儒雅自勤,名教胥乐。
百家穷览,六义研机。
载笑载言,咸本事实;
曰兴曰比,动即编联。
所著诗为《政本集》,亦志在其中矣。
六书异体,五射名法,必有所尚,皆造其微。
思辅仁寿之化,颇尊天竺之教。
浮休内达,恻隐兼济。
鱼鳖不夭,草木恐伤。
终乎不自荒宁,以克永世
大矣哉!
当王位崇高,以聪明正直,尽人臣之能事;
洎王功光大,以进退存亡,服圣人之格言。
得不谓尽善尽美于斯者乎?
洪惟武肃王克慎厥始,文穆王克和厥中,洎王克成厥终。
三后叶心,四方是则。
语忠臣孝子者,百世可知也。
呜呼哀哉!
清洛旁注,碧嵩遥峙。
丘陇前后,云树迤逦。
风笳酸骨兮晓凝,霜籁断魂兮夕起。
吊千古兮谓何,叹九原兮已矣。
若夫世族之始,命官之次,则总列于庙碑,具存于国史。
约莫京之德,恭述叙焉;
申无愧之辞,泣为铭尔。
铭曰:
诸侯有土,孰为尊主?
表率鹰扬,我祖之武。
庶邦冢君,孰为世勋?
奉成燕翼,我宗之文。
以贤为嗣,文武不坠。
政刑交修,干戈有备。
惟圣建中,车书大同。
玉帛奉职,圭瓒飨功。
将命徂征,问仪请觐。
光大成绩,周旋履顺。
五瑞既辑,万方载会。
君子知微,圣人无外。
全吴之墟,赋千乘车,献为内地,恭乎显诸;
南邓之野,锡五色社,往即新邦,宠之优也。
煌煌紫垣三台拆裂。
峨峨明堂,一柱摧折。
君恩天地,臣心日月。
存亡迹均,哀荣事绝。
有国有家兮世烈辉光,乃相乃侯兮庆祚灵长。
身委道兮终万化,葬备物兮形四方。
兆兹域兮泰筮有常,垂斯文兮德音不忘。
志□孝之墓者,有秦国王
按:《芒洛冢墓遗文》卷下,台湾文丰出版公司石刻史料新编本。